11月15日,第六届陕西高校大学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交流会在延安大学新城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陕西省数学会大学数学教学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陕西省教学服务中心、澳门网投(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共同承办。开幕式由我校澳门网投(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院长马乐荣主持。
我校副校长谭虎娃出席会议并致辞。他介绍了学校扎根革命圣地、传承红色基因的办学历程,强调学校以延安精神为办学之魂,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围绕大学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他期望要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引领贯穿数学教学;坚持“守正创新”路径,深耕传统优势并拥抱现代教育手段;强化“协同育人”共识,打破地域壁垒,构建数学教育发展新格局。最后,他表示延安大学将持续深化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与育人水平,为全国高校数学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主席徐富权在致辞中指出,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始终以职工成长与事业发展为核心关切,期待通过此次活动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凝聚各方力量、深化校企协同创新,为陕西科教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吴养会简要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果,期待以交流促提升,深化与各方的合作共赢,共同助力相关领域创新发展。

在专题报告环节,复旦大学吴泉水教授作题为《复旦数学学科——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报告,系统梳理了复旦数学学科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了本科生多元发展路径与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改革经验。华北理工大学刘春凤教授以《以虚求实、以虚求真:虚拟教研室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虚拟教研室在教学协同、资源建设与教师发展中的创新做法与实际成效。陕西师范大学衣新发教授聚焦《创造力心理学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创新人才心理结构、成长规律及教学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强调教育要从“知识型”向“创新型”转变。重庆交通大学赵磊娜教授以《基于师生机三元协同理念的线性代数AI课程建设与实践》为题,介绍了AI技术融入课程建设的路径与成效。延安大学马乐荣教授围绕《延安大学公共数学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分享了基于数学建模、学科竞赛与考研导向的课程改革思路,提出构建AI公共数学教学平台、分类分层优化课程体系等举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菲副教授则在《AI重构课堂,主动学习焕新》中展示了AI赋能课堂重构的实践成果,呈现了主动学习模式在数学课程中的创新应用。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第五届陕西省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竞赛颁奖仪式。来自西安外事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和火箭军工程大学等高校的获奖教师分享了教学创新案例,为参会者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实践范例。
闭幕式由武何许教授主持。长安大学理学院院长宋学力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聚焦 AI 赋能、课程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搭建了高效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为陕西高校数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来自省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100余人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