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网投

>
澳门网投 当前您的位置: 澳门网投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澳门网投(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杨卓颖,从延安走出的中科院推免直博生

发布日期:2025-11-25 浏览量:

那个在高铁站候车室里收到通知的瞬间,杨卓颖感觉自己的世界被点亮了。手机屏幕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直博录取信息静静地躺着,她反复确认,心潮澎湃。就在几分钟前,她还觉得这座中国科研的圣殿遥不可及,正准备返回西安,为另一所高校的复试做最后冲刺。此刻,巨大的惊喜与踏实感将她包裹——“我所有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从“边缘”到“逆袭”的成长淬炼

时光回溯到三年前,刚踏入延安大学的杨卓颖和许多新生一样,对未来并无明晰的蓝图。“大一时,就觉得要好好学习,提高绩点,争取奖学金”她坦言。大二时,她当选了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将很多精力投入到服务同学工作中去,她说:“之前的学习更多是专注于自己的一方书桌,但学生工作让我必须去沟通、去协调、去为集体负责。这种转变逼着我改掉了拖沓的毛病,因为肩上有了一份责任。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大学的成长绝不仅仅是分数,这种统筹规划、与人协作的软实力,是课堂之外更宝贵的财富。这份历练,为她日后打下了基础,但彼时,她的绩点排名仍在专业25%开外,距离“保研名校”似乎还很遥远。

转折发生在大三。一次与学长的交流,点燃了她内心保研的火种。“他告诉我可以试一试。”尽管最初的方向是多参加竞赛、考取证书,但在实践中,她很快意识到,并非所有竞赛都对个人成长有实质性助益。她开始将目光聚焦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蓝桥杯等认可度高的赛事,同时,一次与任课老师田原的深入交谈,为她推开了另一扇大门。


“老师告诉我,想提升科研水平,除了参加竞赛还要具有论文写作的能力”老师的话如醍醐灌顶,并为她推荐了后来的本科导师王雷。从此,杨卓颖的大学轨迹彻底改变。

科研之路并非坦途。初入课题组,她感到迷茫,“很多东西看不懂,只能上网搜,搜了也未必懂”。是王雷老师一步步引领着她,从查找文献、搜集数据的小任务开始,逐步培养她的科研思维和能力。杨卓颖在攀登科研的高峰中逐渐找到了乐趣,“我觉得那段时间做课题自己非常沉浸其中,那是一种非应试的沉浸。比如这篇论文提到了一个观点,或者一门技术,我就会很感兴趣,主动地查找相关资料,尽可能去深入地了解它其中的知识。”那段日子,她开启了“朝七晚十一”的模式,日日不懈怠,宿舍、自习室、实验室的路成了她的固定轨迹。在期末周更是奋力拼搏,将复习资料啃透,最终在大三学年,将总绩点排名提升至专业前15%。综合实力的提升,让她实现了漂亮的“逆袭”。


“实践”与“坚持”铸就的科研底色

问及中科院为何向她抛出橄榄枝,杨卓颖笃定地认为,是她的科研经历和能力打动了老师们。“我的绩点、英语成绩在同批次并且有名校加身的保研生中并不突出,竞赛奖项也非顶尖。但面试时,我能感觉到老师们对我的论文和项目非常感兴趣,并且很关注我的科研经历和思维。”

现场有位老师提问“你觉得应该如何写综述论文”的问题,杨卓颖从容地回答道:“我认为一是大量阅读现有的文献,梳理领域脉络;二是注重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亲手做了,才能发现真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未来方向。”“实践”与“坚持”,是她总结自己竞赛和科研之路的关键词。

她的第一篇论文,代码从最初的一千行,在反复调试、修改、扩容中,最终演变成包含数个文件夹、数万行的成果。实验结果不理想,就一次次复盘、优化;论文写作遇到瓶颈,就持续阅读、打磨。当她终于能独立提出创新点,并能批判性地审视他人乃至自己过去的作品时,她感受到了科研带来的深层快乐。“我比较享受做实验、写论文,甚至看别人论文的过程,享受从中学到东西,再提出自己看法的创造感”杨卓颖说。

“自立”与“奋斗”涵养的精神气象

回顾四年成长,杨卓颖满怀感恩。本科导师王雷悉心指导,从选题到实验倾注心血,教会她独立思考;田原老师,为她清晰勾勒了大学的规划;还有一位从大一带课的老师李竹林,总在她焦虑边缘徘徊时给予温暖鼓励与贴心建议。“老师们不仅授我以业,更解我之惑,他们的言传身教是一种无声的涵养。”澳门网投(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更是通过科创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科研、拓宽视野的宝贵平台。

在延安大学这座红色学府中求学,她说对延安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感受最深。无论是大二投身学生工作,力求将学院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是大三在科研学业的双重压力下咬牙坚持,以及面对可能不那么优渥的条件,她都体现了这种不畏难、肯奋斗的劲头。“我觉得不管干什么,我都要把自己干成最好的那一个。”她在延安精神的滋养下成长进步,变得愈发沉稳坚韧。

“传承”与“超越”照亮的前行之路

对于未来,杨卓颖目标清晰而坚定。她计划在直博期间深入学习,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撰写高质量论文,并希望未来能出国或留在国内继续做博士后研究。更长远的梦想,是回归大学,成为一名像她本科导师那样的老师,“去培养一些有科研兴趣,想要在学术方面有所建树的同学。”

杨卓颖很喜欢的一句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无论起点如何,只要目标坚定,勇于实践,坚持不懈,任何时候开始努力都为时不晚。这个在延安精神滋养下,凭借自身奋斗实现科研梦想的姑娘,正满怀信心地走向她向往的“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她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陕西·延安大学新校区信息大厦B栋 邮编716000

电话:0911-2650550    学院邮箱:[email protected]

  • 澳门网投
    澳门网投
  • 澳门网投
    澳门网投

© 2025 澳门网投(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