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网投

>
澳门网投 当前您的位置: 澳门网投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会议预告: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联盟专家进高校”系列活动第82站——延安大学报告会

发布日期:2025-10-15 浏览量:


会议时间:2025年10月19日(周午8:30

地点:延安大学行政楼二楼会议室

会议主题:深化系统能力培养,构建大模型时代育人新范式

会议内容:

报告题目一: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与思考

报告摘要:在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中,系统能力培养是首当其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报告回顾了在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下,从理论和实践上全力推进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的过程以及取得的各项进展,并给出了分析和思考。

报告人简介:王志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和CCF杰出教育奖。曾担任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主任、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已获国家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部委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十多项。


报告题目二: 机制视角的认证保持与持续改进

报告摘要:机制建设是专业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内容。分析了机制的内涵、核心要素与机制建设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结合机制建设与实施,分享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保持及其持续改进阶段应开展的以机制建设为基础的相关工作,以期为专业保持和中期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报告人简介:秦磊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CCF计算机教育专委副主任、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计算机硬件系统”湖北省名师工作室、教育部“智能硬件系统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和《组成原理》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负责人。获宝钢优秀教师、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国家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以及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工科正高组一等奖。


报告题目三: 大模型辅助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探索和思考

报告摘要:大模型对计算机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运用大模型来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和解决计算机教育问题成为近年来大家关注的焦点。报告针对计算机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以软件开发实践为切入点和改革对象,介绍了如何借助大模型来解决“难做大、难做好、难做成”的问题,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以及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介绍了大模型辅助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分析了大模型辅助带来的实践教学成效,讨论了出现的深层次人才培养问题,如“人才培养幻觉”、“大模型依赖”、“大模型作弊”、“能力缺失”等,阐述了大模型时代计算机教育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报告人简介:毛新军,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首届霍英东教育教学奖获得者,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担任教育部“101计划”软件工程课程及虚拟教研室负责人,CCF教育专委副主任,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实践教学工委主任,长期从事软件工程方向的科学研究、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开源软件技术、群智软件工程、智能化软件工程、机器人软件工程、多智能体系统等,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SFC面上和重点、军队科技委等课题20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ICSE、ASE、TSE、AAAI、NeurIPS、ESE、ICSME、JSEP、SANER、ICPC、ICRA、JCST、中国科学、软件学报和计算机学报等期刊和会议上,多篇论文获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开展了基于开源、借助群智、智能辅助、群体化学习的软件工程教学改革,编著有“101计划”软件工程主教材和实践教材等九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南省和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计算机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


报告题目四:大模型时代软件工程核心能力图谱构建、能力培养和评估

报告摘要:大模型时代,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代码构建、软件测试和团队协作等软件工程核心能力的图谱内容有何更新?培养途径有何改变?涉及的能力有何新的评估方式?这些问题的答案尚无现成的解。我们试图通过基于“101”计划梳理的《软件工程》的知识图谱,结合大模型时代的特点,构建出可度量的软件工程能力图谱,并探讨在软件工程实践中如何培养这些能力,以及针对这些能力可操作的评估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大模型时代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评估参考。

报告人简介:边耐政,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2002毕业于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教育部“101”计划《软件工程》湖南大学课程负责人。2006年始,带领湖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教师率先在国内高校实践“做中学”教学改革,16年来持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持省级一流课程建设1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完成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陕西·延安大学新校区信息大厦B栋 邮编716000

电话:0911-2650550    学院邮箱:[email protected]

  • 澳门网投
    澳门网投
  • 澳门网投
    澳门网投

© 2025 澳门网投(中国)唯一官方网站